戰(zhàn)國秦漢肖形印
肖形印又稱象形印、肖生印、畫像印、畫印,還有人稱作形肖印、生肖印,一般是指先秦及秦漢古魚印中雕刻人物、鳥,獸、魚、蟲及幾何紋圖案的印章,這類印章的圖像小巧精美,具有特殊的藝術魅力。其內容亦很豐富,形象地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社會風尚。
(一)戰(zhàn)國肖形印
肖形印起源很早,故宮博物院藏有兩方印章,一方是龍紋印,方是鳥紋印,視其紋飾風格,與西周或春秋青銅器上的花紋十分相近,其時代肯定在戰(zhàn)國以前。戰(zhàn)國時期,印章已廣泛使用,作為印章的一種類別,肖形璽也進入蓬勃發(fā)展階段。這時的肖形印都是鑄造的,紋口深且直,工藝精巧,有陽紋印和陰紋印兩種,陰紋印的凹陷部分,多施有細膩的圖像,如果我們將此類印壓印在膠泥上,立刻就會出現(xiàn)一個立體感很強的美麗的小型浮雕。戰(zhàn)國肖形印的圖像從形式上可分為附屬圖像型和獨立圖像型兩類,所謂附屬圖像型,是指圖像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作為文字裝飾出現(xiàn)的肖形印。獨立圖像型,是指印面僅刻肖形圖像的印章。
龍紋印
鳥紋印
戰(zhàn)國肖形印圖像,都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奔騰若飛的獨角獸,英武剛毅的鳳凰,充滿靈氣的小鹿,略帶稚氣的小鳥,或類于戰(zhàn)國青銅器上的紋飾,或可在同時期的玉器上找到它的蹤跡。這些圖像樸拙、洗練、形象怪異,然卻非常傳神。它們多不是某種具體的動物,而是作者對某種動物長期觀察后而做出的高度概括。
奔騰若飛的獨角獸
鳳凰
小鹿
小鳥
(二)漢代肖形印
到了漢代,肖形印的發(fā)展達到了高峰。不僅數(shù)最多,而且刻畫內容之廣泛,紐式之變化。均遠遠超過前期。漢肖形印的圖像,從內容上來看主要可分為如下幾類,1.人物活動肖形印
有表現(xiàn)上層費族生活的,如車馬出行紋印,有騎射戰(zhàn)斗的圖像,如騎射紋印,持盾揚刀武士紋??;有反映農家生活的,如飼養(yǎng)家禽紋印。數(shù)量最多的是百戲紋印。它們中有表現(xiàn)整個演出場面的,如舞樂雜技紋印,印面左上角一人彈瑟,右下角的人形吹一多管樂器,右上角的人形作歌舞狀,左下角的人形雙手略舉,拋戲一物,類似漢畫象石中常見的“跳丸”。整個畫面清晰地再現(xiàn)了當時百戲中的一個場景,與《鹽鐵論,散不足》所載“今富者鐘鼓五樂,歌兒數(shù)曹。中者鳴等調瑟,鄭舞趙謳”完全一致。
車馬出行紋印
騎射紋印
持盾揚刀武士紋印
家禽紋印
舞樂雜技紋印
有刻畫某一、二個表演主體的,如故官博物院藏的兩方角觝紋印,西面都是兩個相斗的人形,一印刻畫的是表演者正凝神運氣,準備猛撲對方,扣人心弦的瞬間形象,一印表現(xiàn)的則是雙方惡斗中的場景.又如斗虎紋印。這類印有作人虎相斗狀,有作人追猛虎狀,還有作人擊虎頭狀,表現(xiàn)了斗虎戲中的典型動作。將這些印紋依序排列,就可對古代斗虎戲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印象。還有表現(xiàn)古代水上游戲的,如追水豹紋印。此印紋主體為一水豹,其下部有一游魚,上部則是一飛身即將躍上豹背的人形。張衡(西都賦):“搤水豹,馽潛牛”,又《南都賦》:“追水豹兮鞭魍魎”,描述的正是這種游戲。
斗虎紋印
追水豹紋印
人物活動類肖形印的圖象都是寫實的,作者善于把當時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提煉概括后在小小的印面上表現(xiàn)出來,好似一幅幅小型的風俗畫,以它特有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古代生活的片斷,對了解漢代的歌舞雜技及社會現(xiàn)象有重要意義。
2.神話傳說肖形印
神話傳說是古代藝術的重要源泉,漢代壁畫、帛畫、畫像石、畫像磚乃至銅鏡的圖案紋飾都多取材于當時流行的神話,肖形印也不例外。
印文有直接刻畫神仙或傳說人物的,如:
乘龍紋印,刻一神人騎在龍背,遨游天空,表現(xiàn)的正是漢鏡銘“駕文龍、乘浮云”的神仙。
乘龍紋印
郁儡紋印,印紋為一半身人形,手握繩索,相貌威嚴。此乃漢代的門神,能治鬼,因此漢人每逢先臘一日大儺,就“畫郁儡持葦索以御兇鬼”,貼于門上。
郁儡紋印
伏蛇神人紋印,刻一作奔跑狀的人形,手握蛇尾、口咬蛇身,蛇盤卷其頸,作掙扎狀。近似的圖像見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棺畫。(西京雜記:“有東海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印紋中的人形可能就是東海黃公。
伏蛇神人紋印
張宏捕魚紋印,左邊一人形,右邊一水鳥,共捕一魚。印紋當取材于張宏捕魚的傳說,《山海經。大荒南經》;“有人名日張宏,在海上捕魚。海中有張宏之國,食魚,使四鳥?!?/p>
張宏捕魚紋印
印紋有刻畫神話傳說中的動物的,如:
青鳥紋印,印紋為一大鳥,背負籮筐,正是神仙西王母的侍從青鳥。晉張華《博物志》記西王母與漢武帝會見的情景說,“有三鳥,如烏大,使侍母旁?!?山海經,海內北經》,“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漢畫像石中的西王母畫像旁多有青鳥,有面只,有西三只,有的喙銜食物,有的不銜食物。肖形印中的青鳥紋背負籮筐,實為僅見。
蟾蜍紋印;這種紋飾的肖形印多見于漢畫像石,蟾蜍,其貌不揚,如此多地出現(xiàn)于漢代藝術品中,則因它是傳說中的嫦娥的化身,《續(xù)漢書,天文志》劉昭注引張衡《靈憲》,姮娥“托身于月,是為蟾蜍?!?/p>
蟾蜍紋印
漢肖形印中還有一枚刻畫兩只形象怪異的動物的印章,其形態(tài)與四川重慶沙坪壩出土的石棺畫中為西王母搗藥的側面蟾蜍十分相似,細審之,也正是兩只側面的蟾蜍,其前均有一極特長的粗線,表現(xiàn)的可能亦是為西王母搗藥的棍子。
由于畫面狹小,肖形印刻畫的多只是復雜故事中的一、二個片斷或局部圖像,而不可能似其它漢畫那樣可以表現(xiàn)完整的場面,因此其含義顯得隱晦而難于捉模。也正因為如此,只要揭示出肖形印的本質,還其本來面目,更覺趣味盎然。
3.奇禽異獸肖形印
此類印紋的題材亦多出自《山海經》,如雙頭鳥紋印?!渡胶=洝窈M馕鹘洝?奇肱之國“有鳥焉,兩頭,赤黃色?!庇帧段魃浇?:“其鳥多鸓,其狀如鵲,赤黑而兩首,四足,可以御火?!庇秩缛^鳥紋印,《山海經,西山經):翼望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烏,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日鵸鵌?!薄赌仙浇洝芬灿嘘P于三頭鳥的記載。
雙頭鳥紋印
三頭鳥紋印
4.祥瑞動物肖形印
此類印紋最多,其原因與當時盛行讖緯之學有關。漢代的樣瑞動物首推“四神”,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本是指示方向的星辰,漢人以為吉樣之守護神,因此漢鏡、漢肖形印均多四神圖像。四神紋肖形印今見有幾種類型:印紋全部為四神圖像,
四神圖像
四神紋刻于文字的四周,印面是文字,四神紋刻于印體四側面。此外,肖形印還有三神紋(龍、虎、朱雀)、二神紋(龍、虎),這種三神、二神的圖像在漢鏡上亦極常見,龍、虎、朱雀、玄武紋印也很多,這些獨立的圖像,可以理解為四神之一,但亦可能并不全是四神。譬如,龍紋印中的龍,就可能不是青龍,而是被漢朝人視為四龍之長的黃龍。又如龜紋,就不一定是玄武(漢代的玄武有龜形和龜蛇合體兩種),而可能是祥瑞動物靈龜。肖形印中的祥瑞動物圖像還有鹿、兔、龍馬、比翼鳥、白燕、鶴、比肩獸、門闕群鳥紋等多種,其中鶴紋印尤為常見。
四靈印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不代表本站立場,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轉載請注明出處